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 来源: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1.全球钢铁发展判断
全球钢铁产业转移历程
1800年~1880年:英国粗钢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1880年~1910年:美国和德国钢铁产业迅速崛起;
1910年~1950年:美国粗钢产量2650万吨,占世界近一半,德国产量达到1370万吨,占世界的20%以上;
1950年~1970年:前苏联超越德国成为第二大生产国;
1970年~1989年:前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日本钢铁开始迅速崛起,上升至第二;
1989年~1996年:前苏联解体后,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中国、韩国钢铁开始崛起,中国则迅速上升至第二位;
1996年后:中国一直保持第一位。
2.全球钢铁发展判断
自二战以来,全球钢铁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二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初,以西方国家为主导,钢铁产业出现了一个长周期的快速增长。在二十四年的时间内产量增长了3.7倍,年均增速5.6%。
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初到上世纪末,受两次石油危机、西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苏联解体等因素影响,世界钢铁发展处于平台期,总体保持一个波动、平稳、低速上涨态势。在又一个二十四年里,世界粗钢产量仅仅增长了10.4%,年均增幅只有0.4%。
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以来,中国钢铁生产消费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世界钢铁的新一轮发展,在10年多的时间世界粗钢产量从8.5亿吨增长到2014年的16.65亿吨,产量翻了一番还多,年均增速5.3%。
2015年全球粗钢产量16.2亿吨,同比下降2.8%。2016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6.285亿吨,同比增长0.6%。2017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6.9亿吨,同比增长5.3%。判断世界钢铁产业处于新的阶段(第四阶段),也就是新一轮的平台期,将迎来一个的调整过程。
3.中国钢铁产业发展阶段
1980~2000年,中国的钢材消费量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自2001年~2014年,中国的钢材消费量基本成直线快速上涨,2014年达到历史峰值7.02亿吨。但2015年,中国钢材消费量下降至6.64亿吨,同比下降5.4%,是自1996年以来首次下降。2016年,在汽车、基建和房地产的拉动下,中国钢材实际消费量6.73亿吨,同比增长1.3%。2017年达到7.28亿吨,同比增长8.2%。
1980~2017年中国钢材消费情况
4.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将引领世界钢铁发展百年之久
纵观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历程,有3个国家曾占据世界粗钢产量的一半并长期保持世界钢铁产业的领先优势,先后分别是西欧的英国、北美的美国和东亚的中国,这也是世界钢铁工业重心转移的主轴线。
从人口经济学分析:英国成为世界钢铁重心,这是英国率先进入工业革命,在千万量级(107)人口规模的国家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结果;美国成为世界钢铁重心,是在亿量级(108)人口规模的国家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结果;中国成为世界钢铁工业重心,是在10亿量级(109)人口规模的国家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结果。展望未来,不会有更高量级(百亿量级,1010)人口规模的国家或地区出现,即使是再一个10亿量级(109)人口规模的国家或地区的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也很难出现。总体判断,中国钢铁领先世界的时间跨度将超过曾经的英国、美国,可能达到百年之久。
4.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现状——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
钢铁产业是中国制造业门类中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之一,已经实现了“5G” !
4.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最全、最完整的产业体系
4.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最多、最丰富的人才资源
4.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
4.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最快、最及时的客户服务
5.中国钢铁产业2018年运行特点——运行质量持续向好
一是经济向好拉动消费增长,生产有效满足市场需求。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3%,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2%,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4.4%。在消费增长拉动下,1-7月份粗钢产量53285万吨,同比增长6.3%。 1-8月固定资产投资41.516万亿,同比增长5.3%;粗钢产量61740万吨,同比增长5.8%,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
二是钢铁行业切实去产能,产能利用率向合理区间回归,经营效益显著改善。2016年以来,钢铁行业累计压减粗钢产能超过1.2亿吨,取缔了约1.4亿吨“地条钢”产能,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2018年我国还将压减3000万吨钢铁产能(已完成80%)。在2017年钢铁行业经营效益大幅提高的基础上,今年1~7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盈利1697亿元,同比增长124%,销售利润率7.28%。
三是钢铁企业强化环保措施,为保卫蓝天做出贡献。按照环保治理要求,有关钢铁企业执行停限产方案,唐山、安阳等地依托专业机构设置标准,科学引导钢铁企业停限产,成效十分显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唐山、邯郸等地的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已全面开工,预计将于10月后陆续建成投运。其中,邯钢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已经投运,率先实现超低排放,污染排放量减少60%以上。山西、河南、湖北、江苏、陕西、山东等地区钢铁企业正处于制定改造方案阶段。
四是钢铁企业不断提品质、扩品种、创品牌,新产品研发应用取得明显进步。宝武集团研发应用了世界口径最大、管壁最厚、钢级最高的高强管线钢,B20R065牌号取向硅钢产品平均损耗、磁感等主要性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鞍钢研发并批量生产国内首批具有零下60摄氏度冲击韧性的Q420qF桥梁钢。河钢集团开发的热水器用抗菌彩板、创新V纹贴膜彩板等,引领家电用高端彩涂板市场。
五是钢材出口总量大幅减少、进口总量略有下降,中高端钢材产品出口量大于进口量。1-8月份,全国累计出口钢材4718万吨,同比下降13.1%,累计进口钢材876万吨,同比下降0.1%。以2018年一季度为例,中国出口钢材产品中均价达到2000美元/吨以上的产品有39.7万吨,而进口量是28.6万吨,出口均价在1000~2000美元/吨之间的钢材产品有164.4万吨,而进口量是100.4万吨。
5.中国钢铁产业2018年运行——注意防范风险
一是注意防范化解新增产能和“地条钢”死灰复燃的风险挑战。随着行业形势趋好,市场新上钢铁项目的动力强劲,部分地区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的压力很大。能否控制新增产能和“地条钢”死灰复燃,事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成败,必须高度重视,保持高压态势。同时,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科学界定“地条钢”,加强监管,积极引导合法规范产能有序释放,确保市场供需基本面稳定。
二是注意防范化解“一刀切”式环保停限产的风险挑战。“一刀切”式停限产,不仅无法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环保目标,而且严重打击企业加强环保措施的积极性,也是政府现代化公共管理能力不足的体现,必须在法律准绳、法规依据基础上,代之以科学方法。此外,应针对无组织排放建立“管控治一体化”平台,全面升级在线监测装置,加强半干法脱硫灰等超低排放治理副产物的监管,避免二次污染。
三是注意防范化解盲目推进钢厂搬迁和设立无钢市(区、县)的风险挑战。钢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地方推进环保治理、结构调整也要遵循发展规律,不能为了短期成绩和广告效应,将合法合规优势产能一搬了之、一关了之,这将严重危害钢铁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对于环保领先、产品优质、竞争力强的钢铁绿色工厂,要实事求是、综合评估、科学决策,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四是注意防范化解“高杠杆”对钢铁产业去产能和高质量发展的风险挑战。建议结合深化“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围绕减量、降债、提质,推进兼并重组,为战略投资人做强、做优企业创造条件。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应积极主动推进债务清理和债务整合,加大债务清欠力度,减少无效占用,推动、深化混合所有制,依托资本多元化扩大资金来源,实施资产证券化和资本运作,通过优质资产迭代创造收益。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李新创
上一篇:方大九钢:精细化管理成风尚
下一篇: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教育如何应对
联系电话:010-66001435,010-66001374
传真:010-66001561
京ICP备 1400293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981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2号成铭大厦
版权所有 钢铁培训网 ©copyright